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为什么说“一季度我国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信息发布者:随风828
    2019-04-24 17:50:49   转载

      4月23日,农业农村部举行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援引的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引发网民热议。不少网友对“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实际增长6.9%”的感受不明显,甚至觉得“不可信”。从网友留言评论提供的情况看,大家不理解的主要理由有三点:

      一是一季度正值农业生产投入的高峰期,种子、农药、化肥等样样都需要花钱,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支出大于收入的阶段,粮食还没成熟,实际收入不可能增长。

      二是打工收入还有一部分工资没有到账,增长也不够明显。

      三是一季度有春节因素,农民消费支出要比平时大不少。

      老话说,“神仙难过二三月”,网友反映的这些现象的确存在。那么官方的统计数据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不妨先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看看这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下面这张表是国家统计局公开的农村居民收支基本情况

    网址: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B01

      

    从上表可以看出,魏百刚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值4600元,的确有出处。这4600元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的: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200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经营净收入15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1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转移净收入925元=4599元≈4600元。

      我们再逐项看看,这每一部分都具体指农民的哪些收入。

      从上面那张表来看,农民可支配收入来源主要由以下四项收入构成。

      一是工资性收入。主要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工资性收入2019年一季度是2009元,2018年一季度是1843元,增加了166元。这部分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内容,占农民收入的四成左右。

      二是经营净收入。主要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家庭经营净收入2019年一季度是1535元,2018年一季度是1449元,增长了86元,这部分收入差不多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三是财产净收入。主要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现金收入。财产净收入2019年一季度是130元,2018年一季度是118元,这部分占比不大,一季度的增长也不明显。

      四是转移净收入。指农村住户或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不包括无偿提供的用于固定资产形成的资金。简单理解就是各类补贴了。一般情况下,转移性现金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在二次分配中的所有现金收入。转移净收入925元,去年同期是816元,这部分继续保持增长的。

      的确,如很多网友表示的那样,现在来自农业的家庭经营收入越来越少了,靠种地和打工带动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困难。魏百刚司长在发布会上也帮助大家分析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影响。

      1.种粮面临压力。魏百刚表示,今年我国农业气象年景中等偏差,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局面,去年冬天以来东北降雪量比往年少。加上粮食价格有所走弱,3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集贸市场均价同比下跌3.5%,2月份以来柴油连续两个月上涨,3月份以来化肥价格连续5周上涨。自然灾害、价格下跌、成本上涨可能会出现“三碰头”。这些情况网友们在留言中也有很多反映,种粮的确面临不少困难,大家感同身受。

      2.非洲猪瘟对养猪产业影响较大。在农村,从事与生猪养殖有关的上下游从业人员众多。受非洲猪瘟影响,一些规模猪场补栏比较慎重,一些小产户加速退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持续减少,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超过10%,我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持续减少,也对玉米、饲料等相关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3.农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魏百刚司长介绍,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408亿元,同比增长只有3%,增速明显放缓,首次低于第二产业4.2%、第三产业7.5%的水平。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正是需要资金投入的时候,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这些仍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迫切需要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拉动各方面投资,更多聚焦农业农村。

      对于网友们的质疑和不理解,有分析人士认为,也可能存在两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理解有偏差。一是统计局公布的6.9%增长是和2018年一季度比,是同期相比,但是网友们不是这么比的,大多数网友是拿现在的感受和去年年底时候的感受对比,一个是开春干活大把花钱的时候,一个是年底算账拢收入的时候,感受差别确实很明显。二是大家一说到农民的收入,只考虑到了种地收入,而统计局统计的农村居民收入构成是多种形式的。现在种地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的确已经下降了,其他收入占比越来越高。不少农村居民除了种地,打短工、做买卖、搞乡村旅游、提供一些租赁维修等生产生活服务的越来越多,一季度正是农村消费的高峰时期,不管是春节生活性消费,还是春耕生产性消费,市场活跃、资金流动快,也带动了在农业农村从事各类生产生活服务人员的收入增长。

      关于下一步如何让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赵长保副司长也给出了思路。

      首先一个原则: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要夯实基础、综合施策。

      赵长保表示,近期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稳定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做好农业的节本增效文章。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推动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持续增长。

      二是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稳住农民增收的“基本面”。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下一步既要继续发挥传统就业渠道“稳定器”的作用,又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的粗加工、精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发展平台,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建设,为乡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三是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不大,但是潜力很大。下一步要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

      四是逐步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2019年一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比上一年同期有所增长增长。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体系,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要想增加农民收入,一头发力还不够,需要多部门一起使劲。赵长保表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消费环境,同样有助于稳定农民预期,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对农民增收工作而言是同样重要的。

      促进农民增收的确是需要综合施策,无论困难再多,我们也要做好。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