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大家关注 > 正文
    购物车
    0

    如何用中成药应对新冠和流感?

    信息发布者:随风828
    2022-12-22 10:55:36   转载

    认识冠状病毒


    现在有一个说法——“新冠肺炎”这名称时至今日已不精准了,建议改称为“新冠病毒传染病”,因其表现出的症状已接近于流感。


    回溯人类与冠状病毒斗争史,大约已有两万多年历史。在引发感冒的病毒之中,最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是“鼻病毒”,冠状病毒排名第二。此外,才是流感病毒和其他的病毒。


    目前发现能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大概有8种,其中能引起感冒的大概有4种。此外,才是流感病毒和其他的病毒。新冠病毒仅是现时新发现的冠状病毒。


    几乎所有病毒在演化过程中,毒性会逐渐趋向于温和,这也是我们现在放开的依据之一。简单来讲,其演化就是病毒的传染性增强,但毒性减弱,导致重症或死亡的风险减少。

    现在虽不能绝对说病毒一定是百分百地向温和的方向演变,但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证据来看,冠状病毒的演化规律,几乎都是趋向于温和的方向在发展。


    与它的演化类似,当一个病毒在刚开始进入宿主(人体)体内时,它的致病性几乎是最强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致病性会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奥密克戎目前在全球的感染病例中的占比,大概是99%,算是一个优势病毒。一个有症状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主要症状在上呼吸道,而并非是肺。所以,还称其为“新冠肺炎”确实是不合适了。


    根据目前的观察,感染奥密克戎有症状者的病程一般是7天左右。


    面对开放后的种种不确定性,恐惧焦虑大多来源于未知。这里借用居里夫人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生活中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有应去了解的东西。”



    新冠与流感致病,谁更重?


    这里引用张文宏医生分享的数据,“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症人群,占总人数的99.5%以上。”所以,大部分的人是可以先居家观测的,症状加重时再就医。


    就广州前段数据而言,感染者超16万例时,据报道90%是无症状感染,10%以下有症状者,绝大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近似流感与普通感冒),重症、危重症4例,0死亡。


    这里对比一下,查了一下数据,流感的死亡率是在6.5/10万左右。


    不难看出,广州的数据显得比流感要轻。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广州的数据是在全民防控的基础上取得的这个结果。


    这里还有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明确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是指完全没有症状和不适的,而且影像学没有肺炎特征。非传说中的没有肺炎表现的就统称为无症状感染。


    新冠轻型的表现: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味觉障碍等,CT无肺炎特征。


    新冠普通型的表现:除了具轻型的症状外,还有肺炎的表现,如咳嗽、咳痰,常见的有干咳,CT肺有变化。


    可能不少朋友会觉得奇怪,最近几天,从北方传来的信息,好像无症状者的比例没有广州那么高呀。这里可能有以下因素:


    其一、目前国内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有两种,一种是BA5.2,一种是BF.7,就大体观察所见,前者似较温和,后者似更猛些(注:目前尚未有统计数据确证这一点),现在广州流行的主要是前者,而北京流行的主要是后者。


    其二、北方的寒冷干燥气候,或烘热的室内环境是否易加重症状也值得思考。


    其三、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有病痛者会呻吟出声,在无核酸检查的情况下,不少无症状者可能阳了都不知道,或者就算知道了也无内容可列,所以他们有可能成了信息场中沉默的大多数。


    那么,新冠就比流感的危害要低吗?不一定能这么说。


    虽然奥密克戎致肺炎或重症比例可能低于流感。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R0值,也就是“基本传染数”问题,R0值或者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传播率。


    流感的R0值是0.9~2.1,平均1个人可以传染给1~2个人。


    而奥密克戎的R0值是10~18,即每1个人就能传染10~18人不等。


    看起来是否奥密克戎的传播率非常惊人?


    但不要忽略了一个前提条件,10~18是自然状态下的R0值,就是没有任何防护和隔离措施,正常接触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的R0值。


    现在我们日常出门戴口罩,人群聚集的密度减少,也会影响其传播率。举个例子,在广州海珠区形势最严重的时候,所测到的R0值是1.6,其实是接近于流感的传播率。当然,这个数据不高,可能是由于当时的防护和隔离措施得当。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保持一定社交距离的情况下,现实情况下的RO值或者会在10以下。


    有症状者会有哪些表现?


    据北京医生反馈: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有症状者一般可能出现的疾病进程:


    第1天:症状较轻。可能感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乏力。


    第2天:开始出现发热,部分高烧至39度左右,咽部不适感加重。


    第3天:症状最重。高热39度以上,浑身酸疼乏力,咽痛加剧。


    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很多人体温降为正常,但仍然咽痛咽痒。部分人开始流涕、咳嗽。


    第5天:体温基本降到正常。但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体乏力仍然存在。


    第6天:不再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加重。前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坏,人体通过流涕、咳嗽排出坏死的细胞。可能出现核酸转阴。


    第7天:所有的症状开始明显好转。核酸很大可能转阴。


    那是否越高烧,症状越重呢?

    未必。


    可能是年轻者,身体强健的人群高烧的概率更高,因为其本身的抵抗力强,正邪之间的对决更为激烈,在中医看来就是实证居多。


    一般是第三天不适感最强烈,而退烧以后如果出现咳嗽,大几率是病情好转的标志。


    资料显示,接种过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那就代表完整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群,有可能病程会更短,而不一定按照上述的病程来发展。而且使用中药,也能明显缩短这个过程。


    高危人群,要警惕加重的症状


    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疾病等人群的发热过程大概率更为复杂。简单来说,基础病多、年龄大的人群,一旦发现出现症状时,建议首选前往医院观察治疗。


    如果有症状者,在家高热超过三天了仍没有缓解,甚至其他症状加重,尤其伴有明显呼吸急促、喘憋,尤其是活动后憋气的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广州感染病例症状参考


    不同地区,得新冠以后的具体症状会略有不同。中医看病讲究“辨证论治”,不同的人感染相同的病毒,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机体反应状态,而以不同的症状组合呈现出来。


    以广州为例,有症状者,是局部症状为主,症状包括:发烧、咽喉痛、痒、干咳,部分病人头痛和全身关节酸痛,部分病人表现在胃肠道症状,无食欲或腹泻证。


    按照症状表现的排列组合,中医有对应的证型来对应归纳,现在按照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的归纳总结,广州地区流行的新冠证型以风热夹湿为主。推荐的是银翘散和藿香正气散加减。


    临床显示,如果在中早期阶段,如果及时用药,可将病人的重症发生率降低90%左右。


    后遗症状问题:

    奥密克戎毒株流行前数据


    现在有一个很热门的词,叫做“长新冠”,就是新冠引起的长期后遗症。我们来通过数据看看这个问题是否成立。


    据世卫组织发起对新冠(奥密克戎前毒株)的后遗症研究,对22个国家共120万COVID-19确诊患者随访情况,只有患者感染后3个月有出现症状的,至少持续2个月以上,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的,才能诊断为「新冠后症状」。


    在3个自我报告的后遗症症状群中(1.持续性的呼吸问题,2.持续性疲劳合并身体疼痛和情绪异常,3.有认知水平异常),仍有至少1个后遗症表现的比例为6.2%。其中3.7%的患者报告了持续性的呼吸问题,3.2%为持续性疲劳合并身体疼痛或情绪异常,2.2%有认知水平异常。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症状群都是患者自述症状,暂时没有肺结节这类结构性改变的证据。


    如果理性地来看,这里的数据是基于有症状患者的占比,而不是感染者总数的占比。


    报告进一步显示,12个月仍受症状影响的患者只有0.9%,结论为长期症状多在一年内消失。


    注意:这个研究的对象是奥密克戎之前毒性较强的毒株带来的“新冠后症状”,而现在奥密克戎毒性已经趋向温和了,就算不能下定义说奥密克戎不存在“新冠后症状”,但就此推导,新冠后遗症是否像传说的后遗症那么可怕,相信大家此刻应该都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知了。


    报告中原文还有一个结论,“感染后症状越轻,发生后遗症的风险也越小。在新冠后遗症预防上,已逐渐有证据证明接种疫苗的缓解效果。”


    不同毒株感染在新冠后遗症上也体现出了显著差异:奥密克戎感染为主的情况下,新冠后遗症状比例可能比研究中呈现的更低。


    新冠与流感参考用药讲解


    如果阳了,又有症状。或流感中招,请重点看以下每个方的主治症状与自己的症状表现的相近性而选用。

    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


    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舌尖红。

    方解

    君: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芳香辟秽;轻散透表。

    臣:薄荷、牛蒡子—辛凉解表,利咽解毒;

    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佐: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桔梗、甘草相配,为“桔梗甘草汤”;功能清利咽喉,化痰止咳。



    中成药


    2.藿香正气丸(水)方解


    丸的组成:藿香、白芷、紫苏叶、茯苓、大腹皮、半夏、陈皮、厚朴、白术、桔梗、甘草、大枣、生姜。

    水的组成:上药,另含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药用乙醇(酒精过敏者不适合用)。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困重,呕吐恶心,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泻泄,便下清稀,肠鸣腹痛,胃呆不饥,口中黏腻,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者。

    方解

    君:藿香—辛温散寒,解表化湿;芳香化湿,和胃止呕。

    臣:白芷、紫苏—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燥湿和胃止呕,

    厚朴—行气化湿除满。

    佐:陈皮—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宣肺宽胸利膈;

    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止呕。

    使:炙甘草—调和药性。


    *甘、术、苓,辅正气畅旺,则邪逆自除矣。

    注: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成分,对酒精过敏的患者不适合使用。


    中成药


     3.荆防颗粒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茯苓、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甘草。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的功用。

    主治:风寒(湿)感冒、寒湿痹证

    症见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头身困重,舌苔白腻。或关节疼痛,遇阴雨天加剧。

    方解

    君:荆芥、防风、羌活、独活 —祛风散寒解表、除湿止痛;

    臣:川芎、柴胡 — 行血祛风、解表邪止头痛;

    佐:桔梗 — 宣开肺气

    枳壳 — 利气行痰,两药一升一降,宽胸利气。

    前胡 — 疏风祛痰,与柴胡配伍,一降一升,升清降浊,使气机复常。

    茯苓、甘草渗湿健脾化痰。

    使:甘草 — 调和诸药。


    中成药


    4.连花清瘟胶囊


    被批准可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型、普通型引起的发热、咳嗽、乏力等。


    组成: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炒苦杏仁、广霍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

    功用: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主治:流行性感冒或新冠属热毒袭肺证。

    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中成药


    5.抗病毒口服液


    组成: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芦根、地黄、郁金、石菖蒲、广

    藿香。

    功用: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热性病。



    中成药


    6.川贝枇杷膏


    组成:川贝母流浸膏、桔梗、枇杷叶、薄荷脑。

    功用: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风热犯肺、痰热内阻证。

    症见咳嗽痰黄或咯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

    川贝母 —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枇杷叶 — 清肺止咳化痰;

    薄荷脑 — 透表利咽;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载药到肺咽。


    附:蛇胆川贝枇杷膏

    组成:蛇胆汁、川贝母、枇杷叶、桔梗、薄荷脑、水半夏 。辅料为

    蔗糖、蜂蜜。

    功用:润肺止咳,祛痰定喘,辛凉透表。

    主治:用于风热犯肺、燥邪犯肺。

    症见咳嗽咯痰(痰黄、痰少而粘)、胸闷气喘、鼻燥、咽干喉痒等症。



    中成药


    7.橘红痰咳冲剂(口服液、煎膏剂)


    组成:橘红、半夏(制)、茯苓、甘草 / 苦杏仁、白前、百部、五味子。

    功用:理肺健脾,宁嗽祛痰,润肺止咳。

    主治:痰湿引起的咳喘、痰饮等。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粘稠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常伴有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中成药


    8.西瓜霜


    组成:西瓜与芒硝经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肺胃火热上炎。

    口腔炎、口唇溃疡、咽喉肿痛、急慢性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牙龈肿痛或

    出血、小儿鹅口疮等。

    用法:取药粉少许,吹至患处,一日3次。建议轻度咽痛时用。


    中成药


    9. 六神丸


    功用:清凉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建议咽痛明显时用。


    以上中成药内容仅供参考,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或在辨清证候的基础上,根据按明书使用。


    以上备药,要先分清证型的寒与热,如何区分,可参照下表说明。


    图片


    不建议在未经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饮片汤剂。


    *不建议中药与西药混在一起服。



    除了治疗

    该如何预防新冠与流感?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避其毒气”。


    当下如何养正气?

    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

    1.日常饮食应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刺激、可吃高蛋白增加营养。

    2.作息要有规律。

    3.锻炼方式以八段锦、太极拳等可室内练习的有氧运动为佳。

    4.保持心情轻松愉快。


    当下如何避邪气?

    也就几句话:

    1.戴好口罩。戴口罩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即便中招,病毒的载量一般也不高,这样大概率是无症状或轻症患者。

    2.少聚集、不去高风险、人多的地方。

    3.出门回家正确洗手避邪气。


    关于预防方,现在各路大神推出了不少,但很难评价谁家更佳。


    对每个个体而言,最精准的预防,其实是调体质。


    因体质的偏性,既影响对病邪的易感性,也影响到疾病的发生于否,更影响发病后的走向。所以,调体质除了能预防新冠,更能防各种外邪和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大家都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做?本文内容供参考。■

    【来源:中医老师潘毅,作者:潘毅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