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苏轼: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信息发布者:随风828
    2019-06-18 11:40:37   转载


    文稿 | 儒风君原创


    人,生而孤独。孤独分为两种:一种是拒绝亲近世界的自我封闭,一种是经历过悲欢离合后,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

    人们时常会把“孤独”与“寂寞”混为一谈,以为独处就是不合群。事实并非如此。

    寂寞是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感觉自己与世隔绝,不肯建立与他人沟通的桥梁,即使身处热闹的人群中,也时常觉得冷清。

    孤独则是种自在的生活方式。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

    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

    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充满了世俗的热闹,却都打扰不到你,这就是享受孤独。

    1

    与世无碍,与人无求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一个善于独处、享受孤独的人,一般不容易感到寂寞。因为独处时,灵魂反而更加丰盛安宁。

    人群聚集之处,有的只是凡人琐事,而那些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独处时,浮躁的心才能沉淀下来,才能于细微处感受生活之美。

    苏轼爱热闹,也爱独处。热闹使他变得包容,独处使他变得深厚。

    他曾说:“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养心亦如养身,须得劳逸结合。

    独处不仅是忙碌间的停顿,更是一次身心的调整、精神的蓄力。

    只有在独处时,我们才能从世俗事务和人际关系中抽离出来,回归自己的精神世界。

    独处时,清灵随之而来,静美随之而来,温馨随之而来。

    独处时,灵魂充实且富有,内心清净又温柔。

    2

    诸般德行,皆向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人们把社交看作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恰恰就是独处的这段时光。

    一个人只有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活得更有深度。

    独处使人清醒,使人看清自身的渺小,看清世间的污浊。不为虚利所惑,不为浮名所迷,不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某日饭后拍着肚子在家中散步,向身边侍从问道:“你们说我这肚子里有什么?”有人说是一肚子见识,有人说是一肚子文章,苏轼捧腹大笑道:“满腹都是不合时宜!”

    相传古时候有凤凰鸟,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苏轼以孤鸿自喻,自嘲“不合时宜”,足见其为国为民的良苦用心。

    东坡已逝,他的名字也变成一个记忆。

    而他那心灵的自由、那思想的快乐,才真正万古不朽。

    在喧嚣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宁静的人。

    享受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