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于都县祁禄山镇的地名故事

    信息发布者:随风828
    2020-03-29 11:58:38   转载

    第一节  祁禄山下圶岭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张氏的祖宗十八郎公,在桃坑窝的那座高山上,找到一个出水的石洞,又带弟十九郎公一同去石洞玩。十九郎公不肯离开此山石洞,十八郎公只好另找高山石洞。之后在靠近横垅的那座高山上,找到了一个出水的石洞。十八郎公赶回原石洞与弟十九郎相会,告诉弟十九公郎:“我在另一座高山上又找到了一个出水的石洞。”此时兄弟俩就在原(桃坑窝)的石洞旁边,两棵君竹扫地的大石板上坐下下棋。下了三盘棋,每盘就一年,已过三年。这时十九郎公对十八郎公说:“我要到另一座高山的流水洞去。”问十八郎公,“往后我们兄弟俩什么时见,什么地方相会?”十八郎公回答:“每逢辰、戊、丑、未下面一棵黄莉树下(在祁山窝)铜锣三响会面,以后我就靠近横垅的那座高山上隐居、修炼。这座高山就取名祁山。而你就在桃坑窝的这座高山上隐居、修炼,这座高山就取名禄山。”

    Screenshot_20200329-120414_QQ.jpg

    十八郎公就是祖七公,十九郎公是祖七公的亲弟,又称“小九公”。后兄弟俩各自在祁山、禄山修道成仙,称“祖七公、小九公一对仙”。又称“祁禄金山”“祁禄神山”“二山仙道”。

    张氏宗祠为了纪念十八郎公、十九郎公,每逢辰、戊、丑、未都要举行既隆重又热闹的唱戏神游庆典,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日,张、袁两姓各八人,各带一头猪(三、四十斤),赶到祁山、禄山神位山上住一晚,到了第二天(农历四月初二日),凌晨三点三十分钟,祁山、禄山准时点香烛、放鞭炮,进行供奉。

    因为田和人家都靠近祁山禄山脚下较近,所以取名为畚岭,圩场为畚岭圩,学校为畚岭小学,解放前还建了宗义祠。

    解放前的国民政府就设在宗义祠叫畚岭乡公社。解放初期的人民政府也设在此处,叫畚岭乡人民政府。到了1957年间又称“五七大军”,国营林场改为祁禄山垦殖场,后又成立了祁禄山人民公社,最后划为祁禄山镇人民政府,直到现在。

    第二节  东林山

    东林山座落在祁禄山镇西面的东林山,位于祁山以西,隐居于半山深林中,坐西向东,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古寺群山环抱,古树参天,常年云雾缭绕。寺前唯一石堐龙口,水流宏大,从880米直切谷底,振聋发聩。高崖石谷下,沟壑丛丛,险滩72处,瀑雾弥漫,空气清冷。滩有一巨石,传说是七仙女升天的休整台。仙女们从十八滩洗浴后,到此梳理更衣,作登山升天准备。牛郎一路跟随,渡过此滩,攀上高崖,就走上升迁之道。现今十八滩,仍有七仙女流连忘返留下的2米长方形的浴缸,直径一米的圆形浴盆,泡浴后的座椅和梳妆台。清澈见底的溪水,孱孱流着,仿佛述说着仙女们的美妙传说。

    Screenshot_20200329-120517_QQ.jpg

    三十六滩,临溪石壁,面平如镜,透过雾气重重,能照到仙女们倩影。壁底牛郎谷口,有一藤蔓缠壁而上,仿佛憨厚牛郎守望在二八丈深的滩边,看着欢跳的石蛙,翻游的石鱼,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清螺,偶尔心动欲偷望仙女,爬上藤蔓,遥看一眼嬉闹沐浴的仙女,一年又一天。

    第三节  井塘古庙

    南岭山脉九连山余脉的祁禄山,又名棋路山。它连峰叠嶂,形势险恶,由安远赣县逶迤入境,形成贡水雩南山岭。祁山海拔1065米,祁山1183米,山麓盘郁几十余里,峰势峤起,分而为二,如烛之焰,双入云表。二山皆有岩穴石洞,清泉涓涓,多奇花异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宋时张赖诸公,养晦此山,世显神通。畚岭张姓祖庙居仙鹅形,鹅左尾有井,井塘涌泉,能灌田数百亩。虽它无县城紫阳观的盛名,更缺像罗田岩的石碑镌刻,但它的灵山秀水,悠久的历史,加上趣闻轶事,吸引着信士香客。每越三年,四方远近百姓,憧幡宝盖,五彩飘扬,纷沓如蚁,俱来进香膜拜。香火日盛,往来络绎不绝,祈福禳灾,无不感应。

    自唐大中十三年中和四年,张姓先祖张允从吉州永丰瑶田南徒于都,隐居畚岭。窦州(广东信宜县人)杨筠松精于堪舆风水,唐僖宗年间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职掌灵台舆地事,著有《疑龙经》,时称“救贫先生”。后唐天成四年乙丑三月初三,杨筠松受邀,指点畚岭仙鹅真穴,夫妇同葬乾山巽向兼亥已,则香火绵长,济济多材。《稗史类编》记载:江西有谣:金鹅头向天,代代出神仙,金鹅头向水,代代出神鬼。广信府张真人家,山头向上,故子孙相继膺封,畚岭张氏其山顶向下,故世出一人,与冥道相通。

    张允第四代孙张十八、张十九,生性情意,气迥异凡。庸厌朝市,爱山林有超麈出俗之慨,兄弟弃妻离子,兄居祁,弟居禄,养晦此山,悟元妙神通。传说元代初,四方刀兵乱起,水旱频繁,民生日促,国库空虚,广东循州寇贼钟明亮率众相煽而起,攻城夺府,扰乱乡境,两兄弟踏罡布斗,掐诀结印,行玄术,念灵章,发符水,拯弱救焚,扶助地方戡定祸乱。夜枕酣梦觉醒,则曰:“到某处为某事”。次日察问,果如其言。神通变化,不疾而速。元延佑年,雩邑前学谕巫法昌,见二人有助国除凶之功,有收痘摄毒之力,代天宣化,利国济民。奏呈正一道灵宝教主留国公张兴材,元成宗大德八年封显灵将军张十八大尉,威灵将军张十九大尉,特颁仙秩,以奖神功。道本人存,地由人胜,元天历二年秋七月张十八嗣孙张贵洪庀材鸠工,新其祖庙,匾改“威灵”。元代八十岁老翁刘同普有《南乡畚岭井塘碑记》。

    南宋庆元间张十九嗣孙张小九,百余五岁,游湖南海北,得唔赖七公三兄弟,道孚志合,同登祁禄二山,昼则欣赏龙蛟石窟出入,林中寿鹿仙狐蹲伏,树梢灵禽玄鸟长唳,培植瑶草奇花,青松翠柏。夜晚静坐蒲团,参玄悟妙,晦隐金山,明成化年间精魄犹存。罗伦,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挟书,成化年廷试对策第一,授修撰,为人刚正。张小九遇罗一峰船载百桶油,张小九曰:“公子献此油点灯否?”罗一峰允之,献完九十九桶未满小竹桶。罗一峰云:“全部献捐”。船载空桶返,深思其事。翌日,油如原数,顿时呆楞,才知神仙下凡,晚年在金牛山隐居著书有诗赞:

    久仰芳名未识荆,良缘天假睹仪型。

    五雷令下风云掣,万道天开日月明。

    家住南山朝帝阙,身居北斗会元精。

    神仙自古荒唐说,今见神仙地下行。

    张祖七,字贵洪,张十八玄孙,生南宋淳佑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幼访名师,秘授阴阳丹书,昼夜观览,具知其法,用符水救人疾病投之辄验,每岁发为阴府,常神兵簇拥行役于四方,其将往则蹶死于榻,至数日而甦,手握甲马一纸云:行役至某地,某甲当活,某甲当亡。已而果然。其初游魂至人家下马入门,人亦延拜祭享,亲见举筋,了不异人,但回时乘马一顾,则销声匿迹。他还善识妖魅,当旱魃为虐,蛟蜃兴娱,阴霾不开,禾苗不遂,山瘟作祟,疬鬼为殃。乃口敕神符一道,飞申云霄,须臾之间,风伯招风,雨师降雨,雷公兴雷,电母闪电,天将神兵各持刃械,一时齐集,杀得妖魅形消影散。妖氛寝灭,南宋祥兴元年乙卯,西番作乱,凶心不息,张祖七率神兵以生魂奋勇征伐,黑烟朦地角,浓雾锁苍穹,积风生赤焰,烈火冒红霞。经火难七日不坏,番夷慑服,平治有功,元大德十年(1296年),敕授大尉。司马迁在留候世家赞: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于留候所见父老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候常布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自从张祖七新其祖庙,四方百姓益嘉其事,捐金激励,靡不祥挚,如今古庙修葺,焕然改观。井塘古庙南分朱雀北玄武,东接青龙西白虎,暮鼓晨钟,灯烛辉煌,香烟漂渺,古庙的左侧设有戏台,稍上建有一座别具意趣的玲珑翘角亭,这亭高八米,势安三才,分八卦含阴阳,属九宫定龙虎,四柱有四时之形,左右立乾坤之象,前后配忠孝仁义,周围有风云之气,亭上合天心应四时,下合地户属五行,中合人意,风调雨顺。古庙使万物而增辉。黎庶感百事而无逆,略一浏览赞不绝口,每年七月二十七回籍朝宗,车辚辚,人攘攘,秉香燃烛,欢天喜地,更使井塘古庙名播四方。

    第四节 “祁山”与“禄山”

    祁山、禄山坐立在祁禄山镇的东方,高峻雄伟、紧密相连,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并且资源丰富,山上不但有许多名贵的药材,如野生灵芝、铁皮石斛等,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如水鹿、野山羊、果子狸、白鹇、石蛙等四十多种,旧时还生活着虎豹豺狼,山的背面靠小车坝方向还蕴藏着丰富的钨矿。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张氏的祖宗十八郎公,在桃坑窝的那座高山上,找到一个出水的石洞,后来又带弟十九郎公一同去石洞玩,玩呀玩,十九郎公就不肯离开此山石洞,兄十八郎公只好让弟,另找高山石洞,找呀找,又在靠近横垅的那座高山上,找到了一个出水的石洞。此时十八郎公赶回原石洞与弟十九郎相会,十八郎公告诉弟十九公郎:“我在另一座高山上又找到了一个出水的石洞。”此时兄弟俩就在原(桃坑窝)的石洞旁边,两棵君竹垂地的大石板上坐下下棋。下呀,下呀,下了三盘棋,每盘就一年,已过三年。这时十九郎公对十八郎公说:“我要到另一座高山的流水洞去。”这时十九郎公又问十八郎公“往后我们兄弟俩什么时候见面,什么地方相会?”十八郎公回答:“每逢辰、戊、丑、未下面那棵黄莉树下(在祁山窝)铜锣三响会面,以后我就靠近横垅的那座高山上隐居、修炼。”这座高山就取名“祁山”。而你就在桃坑窝的这座高山上隐居、修炼,这座高山就取名“禄山”。

    十八郎公就是祖七公,十九郎公是祖七公的亲弟,又称“小九公”。后兄弟俩各自在祁山、禄山修道成仙,称“祖七公、小九公一对仙”。又称“祁禄金山”“祁禄神山”“二山仙道”。

    张氏宗祠为了纪念十八郎公、十九郎公,每逢辰、戊、丑、未都要举行既隆重又热闹的唱戏神游庆典,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张、袁两姓各八人,各带一头猪(三、四十斤),赶到祁山、禄山神位山上住一晚,到了第二天(农历四月初二)凌晨三点三十分钟,当地百姓在祁山、禄山准时点香烛、放鞭炮,杀猪将猪血粘入头旗点光,再敲铜锣三响,井塘庙也准时点香烛、放鞭炮并擂响鼓钟,唤醒各方神仙受敬拜。清晨祁禄两山人,举头旗绕山路赶赴蛇洞水口(三岔路新修公路)会合。相会时经过总称三十六坳(大坪山),放鞭炮点香烧纸。张、袁两姓各带三十六块豆腐、三十六块猪肉,用蔑丝串好,挂在杨梅树上。相传祁禄两山共有三十六坳,每坳有一神位,要是一坳不供奉神观会叫。历史文化传统一直在传承着。

    Screenshot_20200329-120854_QQ.jpg

    祖先取了“祁山”“禄山”名字后,再取“畚岭”,因为祁禄两山高大,山下又不是田和人家,所以祖先把“畚”字头改为“山”字头,为“畚”字。又因为田和人家都靠近祁山禄山脚下较近,所以取名为“畚岭”,圩场为“畚岭圩”,学校为“畚岭小学”,解放前还建了“宗义祠”。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